
“信访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一颗真心,递一杯热水,道一片温情。”自2016年从事劳动保障信访工作以来,耒阳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干部谷秋林始终把信访人当亲人,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真情交友,把哭闹的“信访人”变成“交心人”。
“信访”二字很形象,“信”字由人和言组成,就是要听人说话;“访”字由言和方组成,就是让人有说话的地方。身处群众工作一线,信访干部就是要做一个倾听者,要受得了气,让百姓把怨气发出来、矛盾讲出来、想法提出来;要当好一个引导者,帮助群众把问题分析清楚,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在同事眼中,谷秋林接待信访群众时总是亲如家人。在接访中,他从不轻易打断信访人的诉说,从不与信访人红脸,总是面带微笑、认真倾听,以真情拉近与信访人的心理距离,赢得尊重和信任。
在从事信访工作前,谷秋林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一线,是为民讨薪的先锋。转职信访工作后,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好法律知识,还要学好业务知识,更要学会服务群众。他秉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理念,坚持每天学习,钻研《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处理群众来访来信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群众为什么会上访?本质上,是对政府的信任。如何应对群众上访?八年多坚持学精用活、知行合一,让他总结出一个“八字诀”,即诚心、倾听、巧问、慎答。困难的人要帮助,刁难的人要教育,邪气要压下去,正气要提上来,才能真正为民解难、为党分忧。
“对信访群众既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因为来上访的,大多心有怨气,如果耐心不够,很容易激发矛盾。如果缺乏爱心,不能设身处地为来访者考虑,事情也办不好。”谷秋林始终告诫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件投诉,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和解决问题。2022年,一名云南来耒务工人员来电反映被欠薪问题,由于年关将至,信访人已经返回老家,且没有任何证据资料,只是口头约定,为了帮信访人讨薪,谷秋林连续两天打了20多通电话,在双方斡旋调解,最终确认工资数额,达成一致意见,在大年三十前通过微信转账将全额工资13000元支付完毕。类似的“小事”发生在谷秋林工作的每一个日夜,8年来,他累计协调处理信访事项600余件,没有一次和群众红脸、争吵,没有受到一次群众投诉。
信访工作岗位没有鲜花簇拥的热烈,也没有英雄凯旋的辉煌。谷秋林深谙作为信访人的酸甜苦辣和艰辛困苦,但他仍坚守在“机关第一烦,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岗位上,始终心怀大爱,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用真诚和耐心履行一名基层信访干部“人民信访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记者 钟杰 王洁琼)
一审:梁斌
二审:陈剑民
三审:陈平放
责编:谢娟娟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探家乡、学主持!耒阳《少儿星主播》公开课解锁 “融媒+教育” 新体验
网络安全宣传视频 《差点被网络“套路”到EMO,还好“悟空”机灵破局》
筑健康之基 书民生答卷——奋力谱写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
2026年买新能源车,恢复征税
市教育系统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为青少年撑起绿色阅读“保护伞”!耒阳开展“护苗·绿书签”文明实践宣传活动
小水镇:“宣传+整治”双管齐下 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
耒阳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载APP
分享到